医院概况

厦门市第二医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 1898年,美国归正教会创办鼓浪屿救世医院,创始人为郁约翰博士,院址在河仔下,初设病床30张。

1898年

1902年,郁约翰创办医学专门学校。学制五年,无年年招生,而是当每一届学生即将毕业之前,再招收一班。从1902年至1932年共招收学生六届,记毕业四十余人。    

1902年

1923年12月,厦门鼓浪屿救世医院附办的护士学校开始招生。从1923年到1952年共招收学生22届,每年招收一班,每班3到10多人不等,各届毕业生共100多人。    

1923年

1931年10月,鼓浪屿医院成立,是一所民办侨助的医院,地点在福建路。  

1931年

1951年救世医院由人民政府接办,改称厦门市第二医院。  

1951年

1953年鼓浪屿医院由人民政府接办,改称市妇产科医院

1953年

1954年彭浪屿医院改称为市第三医院,以产科为重。

1954年

1958年,鼓浪屿医院开办了卫生学校。自1958年2月至1963年共培养学生200余人。恢复院办卫校五年后发展成为省十一所中等卫生学校之一,毕业生分配到省内外。1963年院校分社,卫校迁往厦门市区石泉山。

1958年

1958年1月市第二、第三医院合并,称为鼓浪屿医院,院部设在福建路,为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等科室的综合医疗机构,分院在河仔下,为肺结核专科。                        

1958年

1966改称“反帝医院”

1966年

1970年3月迁往龙岩,定名为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医院。与此同时,在原二院旧址组建了鼓浪屿区人民医院和厦门市医院第三病区。

1970年

1971年8月10日,鼓浪屿区人民医院和厦门市医院第三病区合并为厦门市第二医院。文革后,随迁龙岩的原二院职工大多数陆续回迁至厦门市第二医院或其他医院。  

1971年

1979年9月设立厦门市第二医院卫生学校,系厦门卫校之分校,校址设在河仔下肺科,由医院抽调专职教职员7人,自1979年9月至1982年2月共招收护士两届,每届一班,学制两年半,计毕业80人。

1979年

1998年4月20日,市政府决定厦门市第二医院与厦门海沧医院合并,成立厦门市第二医院,仍保留厦门海沧医院牌子。  

1998年

2003年11月,市委政府决定将岛内优质医疗资源转移到岛外,将厦门市第二医院与集美医院合并,成立新的厦门市第二医院,并将总部迁至集美。  

2003年

2006年5月,厦门市第二医院终止在鼓浪屿院区的医疗行为,专心致志经营岛外医疗市场,医疗服务覆盖厦门岛外两个行政区,“立足厦门,服务海西”。为厦门乃至闽西南的人民健康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2006年

2007年5月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2007年

2010年顺利通过三乙复评。

2010年

2013年6月海沧分院独立建制。

2013年

2015年9月福建省卫生计生委认定厦门市第二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2015年

2017年成为厦门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并更名为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2017年

2024年12月,通过福建省首批三甲复评。

2024年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