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心外科

首页 科室导航 胸心外科 专家团队 详细

李占清

更多我院专家

主任医师

胸心外科

擅长:

主攻瓣膜病换瓣和成形手术、冠脉搭桥手术及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肺癌的外科治疗,特别是微创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肺部小结节的诊断及治疗等

【从医数据】 从事胸心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年收治危重/疑难病人400余人次,年开展手术 300余台次。 【个人简介】 1989.07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现华北理工大学)临床专业,就职于附属医院从事心胸外科临床、教学工作,1999.07获华北煤炭医学院外科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1-2001.1在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心脏外科,2006.11-2009. 07在德国海德堡大学临床外科医院师从Peter Schemmer 教授并获得博士学位,2015.10-2016.3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进修胸外科胸腔镜技术。2014.10经厦门市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至厦门市第二医院(现厦门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 【专业特长】 主攻瓣膜病换瓣和成形手术、冠脉搭桥手术及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主攻肺癌的外科治疗,特别是微创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肺部小结节的诊断及治疗,手汗症、食管癌、纵隔肿瘤及胸壁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主要研究方向:“器官移植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癌的早诊早治” 【学术成就】 主持、参与国家、省自然基金及省厅级基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编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 基础研究方面,主要从事小鼠、大鼠、猪的心脏、肺、肝、肾移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工作。独立或参与完成了促红细胞生成素、N-乙酰半胱氨酸、褪黑素、新HTK液对大鼠的心脏、肾移植后移植物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参加了新HTK液对大鼠、猪的肝移植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同时参与器官移植排斥、组织工程血管构建、及分子及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相关内容发表在:Ann Transplant.,2013,18:558-566.和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30(4):234-237等杂志。 【个人荣誉】 2019年获“林巧稚式好医生”称号; 2017获医院优秀教学工作者称号; 2015获医院优秀共产党与称号; 2014获河北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 2014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主持; 2013获唐山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 【典型案例】 复杂难治病人--肺部毁损 康复出院 患者许某,男,49岁,因反复咳血来我院胸心外科就诊,诊断为“肺毁损”,胸心外科团队为他进行了右全肺切除术。 许先生多年前患上肺结核,导致右肺毁损,致经常咯血,期间他在各家医院进行过介入栓塞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仍反复咯血,也有过手术的想法,但多家医院不愿意冒风险而婉言谢绝。因为许先生患有强直性脊柱炎,49岁的他无法直立,原本173cm,入院时只有约150cm。强直性脊柱炎导致脊柱变形,许先生脖子不能后仰,躺下时也无法平躺,手术前的麻醉连最普通的气管插管对他来说都是一大难事。再者,许先生畸形的胸廓、肺部病变导致严重的胸腔粘连、血管增生及血管走形的变异都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所以,这种手术变得异常困难。胸心外科的团队,经过术前多学科的会诊讨论,制定严密的手术方案。首先麻醉科王忱主任和陈亚迟副主任医师将手术台调成跟他背部一样的弧度,顺利完成了麻醉、手术体位的摆放。手术团队经过近6个小时紧张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经过精心护理,许先生治愈出院。 这样的复杂难治病人,对手术团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术后的护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该科室内设有专科ICU,术后护理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医者仁心,对于复杂难治的病人我们更不能轻言放弃。”

详细介绍

【从医数据】

从事胸心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年收治危重/疑难病人400余人次,年开展手术 300余台次。

【个人简介】

1989.07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现华北理工大学)临床专业,就职于附属医院从事心胸外科临床、教学工作,1999.07获华北煤炭医学院外科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1-2001.1在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心脏外科,2006.11-2009. 07在德国海德堡大学临床外科医院师从Peter Schemmer 教授并获得博士学位,2015.10-2016.3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进修胸外科胸腔镜技术。2014.10经厦门市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至厦门市第二医院(现厦门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

【专业特长】

主攻瓣膜病换瓣和成形手术、冠脉搭桥手术及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主攻肺癌的外科治疗,特别是微创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肺部小结节的诊断及治疗,手汗症、食管癌、纵隔肿瘤及胸壁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主要研究方向:“器官移植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癌的早诊早治”

【学术成就】

主持、参与国家、省自然基金及省厅级基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编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

基础研究方面,主要从事小鼠、大鼠、猪的心脏、肺、肝、肾移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工作。独立或参与完成了促红细胞生成素、N-乙酰半胱氨酸、褪黑素、新HTK液对大鼠的心脏、肾移植后移植物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参加了新HTK液对大鼠、猪的肝移植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同时参与器官移植排斥、组织工程血管构建、及分子及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相关内容发表在:Ann Transplant.,2013,18:558-566.和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30(4):234-237等杂志。

【个人荣誉】

2019年获“林巧稚式好医生”称号;

2017获医院优秀教学工作者称号;

2015获医院优秀共产党与称号;

2014获河北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

2014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主持;

2013获唐山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

【典型案例】

复杂难治病人--肺部毁损 康复出院

患者许某,男,49岁,因反复咳血来我院胸心外科就诊,诊断为“肺毁损”,胸心外科团队为他进行了右全肺切除术。

许先生多年前患上肺结核,导致右肺毁损,致经常咯血,期间他在各家医院进行过介入栓塞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仍反复咯血,也有过手术的想法,但多家医院不愿意冒风险而婉言谢绝。因为许先生患有强直性脊柱炎,49岁的他无法直立,原本173cm,入院时只有约150cm。强直性脊柱炎导致脊柱变形,许先生脖子不能后仰,躺下时也无法平躺,手术前的麻醉连最普通的气管插管对他来说都是一大难事。再者,许先生畸形的胸廓、肺部病变导致严重的胸腔粘连、血管增生及血管走形的变异都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所以,这种手术变得异常困难。胸心外科的团队,经过术前多学科的会诊讨论,制定严密的手术方案。首先麻醉科王忱主任和陈亚迟副主任医师将手术台调成跟他背部一样的弧度,顺利完成了麻醉、手术体位的摆放。手术团队经过近6个小时紧张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经过精心护理,许先生治愈出院。

这样的复杂难治病人,对手术团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术后的护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该科室内设有专科ICU,术后护理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医者仁心,对于复杂难治的病人我们更不能轻言放弃。”

门诊排班 出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医生的实际出诊时间为准
查看更多

门诊科室
时段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