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

首页 科室导航 消化内科 专家团队 详细

林园园

更多我院专家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擅长:

擅长各种消化系疾病的诊治,对于消化道早期肿瘤、胆道结石、胰腺炎、肝胆胰腺肿瘤及梗阻性黄疸的内科诊治有丰富经验,精通胃、肠镜操作,擅长ERCP、肝胆介入、消化道支架置入及胃肠镜下各种微创手术。

【从医数据】从事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相关临床工作10余年,每年收治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及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等消化系统危重症100余例,收治肝硬化、胃结直肠及肝胆胰腺恶性肿瘤等近百例。现已完成各种胃镜及肠镜检查5000余例,胃镜、肠镜及十二指肠镜下各种三级和四级手术500余例。【个人简介】本科毕业后攻读内科学(消化系)硕士及博士学位,开展消化系统疾病科研工作6年,2019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毕业后于**第174医院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011年至2012年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进修学习ERCP手术,2014年调入厦门市第二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工作,在1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对于消化内科疾病,特别是肝胆胰腺疾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了多种消化内镜下诊疗及手术。并从事消化内科的科研及临床教学工作,承担厦门医学院内科学的理论课讲授。【学术成就】发表国内外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专业论文10余篇。【个人荣誉】福建省卫生系统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资助1项;主持完成**医学科技创新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项目子课题3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第三完成人)。【典型案例】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了他和他的家庭。       妻儿的陪伴,让这位刚40岁出头的中青年教育工作者,有着幸福温馨的家庭。事业上,正在自己的专业中有着很好发展和成就,正是祖国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正要为祖国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做出更多的学术贡献。因感到口腔异味及嗳气等消化不适,他乘着寒假有空,就诊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幽门螺杆菌等检查并予相应治疗2周后,仍有嗳气等消化不适症状,结合患者相关个人背景及临床表现,接诊的医师警惕起来,建议他行胃镜检查。胃镜术中发现食管中段一处5-10mm左右、形态不规则、局部充血的黏膜隆起,经活检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这位患者及家属知道结果后大为吃惊,怎么这么年轻,感觉有点口腔异味、嗳气就得了食管癌了,同接诊医生充分沟通后,决定立即请外科医师会诊,限期手术治疗。手术医师接诊后,及时安排了手术,手术非常顺利,根据术后病理结果,为早期食管癌,也不需要行术后化疗,患者康复良好。经治的医师感慨道:“如果没有口腔异味和嗳气,如果没有胃镜检查,如果你再晚来半年,食管癌可能就扩散了。”发现的这例早期食管癌,可以说挽救了这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也挽救了他的家庭。面对癌症,只要有希望,我们不会放弃。       经历了外科手术、化疗、复发,再化疗,多次气管支架及射频消融治疗,正当度过同肺癌斗争的第7个年头时,55岁的他出现了腹痛、尿黄和眼黄,看似不重要的症状,却预示着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的并发症——梗阻性黄疸(肿瘤引起了胆管的梗阻),1月内黄疸及肝功能急剧恶化,病情非常危重。看着他本人的乐观及家属的迫切希望,我们真的想救他,经过呼吸病医院肿瘤内科、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制定了周密的胆胰疾病内镜微创(ERCP)治疗方案、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治疗,经过2小时的ERCP手术,打通了患者梗阻的胆道,1周后黄疸明显消退,肝功能改善,胆红素明显下降,患者康复出院,继续着他的抗癌斗争,继续着他的乐观生活,希望明天会更好。

详细介绍

【从医数据】
从事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相关临床工作10余年,每年收治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及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等消化系统危重症100余例,收治肝硬化、胃结直肠及肝胆胰腺恶性肿瘤等近百例。现已完成各种胃镜及肠镜检查5000余例,胃镜、肠镜及十二指肠镜下各种三级和四级手术500余例。
【个人简介】
本科毕业后攻读内科学(消化系)硕士及博士学位,开展消化系统疾病科研工作6年,2019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毕业后于**第174医院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011年至2012年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进修学习ERCP手术,2014年调入厦门市第二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工作,在1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对于消化内科疾病,特别是肝胆胰腺疾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了多种消化内镜下诊疗及手术。并从事消化内科的科研及临床教学工作,承担厦门医学院内科学的理论课讲授。
【学术成就】
发表国内外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专业论文10余篇。
【个人荣誉】
福建省卫生系统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资助1项;
主持完成**医学科技创新课题1项;
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项目子课题3项;
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第三完成人)。
【典型案例】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了他和他的家庭。
       妻儿的陪伴,让这位刚40岁出头的中青年教育工作者,有着幸福温馨的家庭。事业上,正在自己的专业中有着很好发展和成就,正是祖国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正要为祖国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做出更多的学术贡献。因感到口腔异味及嗳气等消化不适,他乘着寒假有空,就诊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幽门螺杆菌等检查并予相应治疗2周后,仍有嗳气等消化不适症状,结合患者相关个人背景及临床表现,接诊的医师警惕起来,建议他行胃镜检查。胃镜术中发现食管中段一处5-10mm左右、形态不规则、局部充血的黏膜隆起,经活检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这位患者及家属知道结果后大为吃惊,怎么这么年轻,感觉有点口腔异味、嗳气就得了食管癌了,同接诊医生充分沟通后,决定立即请外科医师会诊,限期手术治疗。手术医师接诊后,及时安排了手术,手术非常顺利,根据术后病理结果,为早期食管癌,也不需要行术后化疗,患者康复良好。经治的医师感慨道:“如果没有口腔异味和嗳气,如果没有胃镜检查,如果你再晚来半年,食管癌可能就扩散了。”发现的这例早期食管癌,可以说挽救了这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也挽救了他的家庭。
面对癌症,只要有希望,我们不会放弃。
       经历了外科手术、化疗、复发,再化疗,多次气管支架及射频消融治疗,正当度过同肺癌斗争的第7个年头时,55岁的他出现了腹痛、尿黄和眼黄,看似不重要的症状,却预示着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的并发症——梗阻性黄疸(肿瘤引起了胆管的梗阻),1月内黄疸及肝功能急剧恶化,病情非常危重。看着他本人的乐观及家属的迫切希望,我们真的想救他,经过呼吸病医院肿瘤内科、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制定了周密的胆胰疾病内镜微创(ERCP)治疗方案、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治疗,经过2小时的ERCP手术,打通了患者梗阻的胆道,1周后黄疸明显消退,肝功能改善,胆红素明显下降,患者康复出院,继续着他的抗癌斗争,继续着他的乐观生活,希望明天会更好。

门诊排班 出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医生的实际出诊时间为准
查看更多

门诊科室
时段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